永續旅遊是什麼?企業如何實踐永續旅遊?––峇里島 400 條河流乾涸的啟示,讓旅遊成為對未來的承諾
加恩 2024-12-05

永續旅遊是什麼?企業如何實踐永續旅遊?里島 400 條河流乾涸的啟示,讓旅遊成為對未來的承諾 



目錄:


一、什麼是永續旅遊?與傳統旅遊有什麼不同?

二、永續旅遊的成功案例有哪些?

三、永不永續,誰說了算?關於永續旅遊的「認證機制」

四、個人如何實踐「永續旅遊」,成為「永續旅人」?

五、公司企業如何實踐永續旅遊?


一、什麼是永續旅遊?與傳統旅遊有什麼不同?


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(UNWTO)對「永續旅遊」的定義是:「考慮遊客的需求,但也必須關注環境、社區和產業的平衡;既滿足當前需求,也不犧牲未來的可能。」


翻譯成白話文,就是:「在旅遊的同時,對當地有貢獻,對未來有貢獻。」


為什麼只是出去玩,要搞得這麼複雜?我們得先從「傳統旅遊」出了什麼問題談起。


「傳統旅遊」目標是非常單一的:賺錢。


因此,觀光地往往缺乏規劃,由外部業者主導,重視娛樂,對自然和社區的影響少有考慮,收益也大多流向外地。


例如峇里島,學者估計島上有 85% 的觀光業者都是非峇里島人持有,因此雖然吸引觀光客的是峇里島獨特自然景觀跟文化氣息,但最終大部分收益還是流向外地,當地人只賺到零頭,形成經濟結構上的不平等。


而傳統旅遊只注重當下要賺錢,也對環境帶來衝擊。同樣以峇里島為例,光只是 2024 年,這小小的島嶼估計有 291 萬次旅客造訪。當地承受不了這麼大量的旅客人口,已經有 400 多條河流乾枯。學者警告,數年內峇里島可能面臨斷水的危機


除了峇里島以外,其他世界級景點——澳洲大堡礁、英國巨石陣、秘魯馬丘比丘、意大利威尼斯等,也正因為氣候變遷而受到危害。


不只世界級景點,現在也有非常多小型城鎮正在因為大型企業外資進入,失去原本有的文化特殊景點。


傳統旅遊的問題,就是為了賺錢而不顧觀光資源的永續保存。這點跟遠洋漁業、仰賴石油能源的經濟體都是一樣的問題:我們正在「殺雞取卵」,為了當下的利益,浩劫下一代的資源。


甚至,如果現況不做任何改變,很可能根本不用等下一代,再過個二十年,我們能去的旅遊景點就會越來越少。


永續旅遊,是應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。


(因為觀光業衝擊,峇里島幾年內可能面臨段水危機。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


很多人會把永續旅遊和「生態旅遊」混為一談,但其實永續旅遊的範圍更廣——不只是保護地球環境,還包括保護當地文化、支持地方經濟等。


永續旅遊的核心內涵,展現在三個面向:環境、當地、經濟。


⇨ 環境:讓旅行與自然共生,而非消耗資源。


永續旅遊中強調,我們旅遊當下應該減少環境衝擊,甚至讓我們的旅遊對環境是有益的。


相關的方法,跟我們日常的環保手法很接近:使用單車與大眾運輸等低碳交通、支持在地產品減少碳足跡、控制遊客數量、節約能源、資源回收、做好廢水與廢棄物管理、推廣環境教育...等。


永續旅遊中「環境教育」是個尤其重要的面向,畢竟旅遊本身就是一種學習。2009 年,澳大利亞的「Take 3 for the Sea」計畫就以推動環境教育為主要訴求,讓旅客每次來到海岸遊玩,都帶走三件垃圾。計劃執行至今,已阻止 5600 萬件垃圾流入海洋,並教育超過百萬名學生環境概念。


永續旅遊注重深度與質量,讓遊客與環境和諧共存,而非單純追求旅客數量增長。


⇨ 當地:讓觀光與文化保存兼容並蓄。


觀光對於在地文化,其實不見得是好事。再次以峇里島為例,一般觀光旅程中會安排當地傳統音樂「甘美朗」給遊客欣賞。


但其實甘美朗是一種酬神用的音樂藝術,在觀光發展之前,只有在宗教儀式場合中表演。對村民來說,當自己神聖的信仰變成賣給觀光客的商品,對他們自己的文化也產生不小的衝擊。


「什麼是文化?什麼是傳統?我們如何在發展觀光的同時,保有自己文化的神聖性?」這不只是峇里島,是任何發展觀光的地方社群都必須思考的問題。


永續旅遊不只是「品嚐當地美食、購買當地手工藝品」等這些我們原本都在做的事情。


更深入的內在是,永續旅遊的精神邀請旅客深入了解與尊重當地文化;也邀請當地居民思考發展觀光時,如何兼容守護自己的文化遺產。


⇨ 經濟:讓當地真正因為旅遊業而提升


經濟是永續旅遊中最大的挑戰。


賺錢本身不難,難的是如何兼顧環境衝擊、文化保存,同時賺到的錢要回流到地方社群,真正幫助到地方的發展。


畢竟,如果賺的錢都進了外地人的口袋,並沒有真正改善當地的生活條件,那仍然對當地是一種傷害。


所謂「賺錢有道」,以往這個「道」指的是「門路與方法」。但今天在永續領域中,這個「道」指的是「道義」——如何在賺錢的同時,對環境負責、對當地負責,對下一代的權益負責。


綜合上述環境、當地、經濟三大核心,永續旅遊的內核很簡單:「旅人與地方的共同成長」。


而這個共同成長,也是旅遊業的未來重要趨勢。永續旅遊的需求正在不斷成長當中,單就生態面向來看,2024 年的全球生態旅遊市場是 2,490 億美元,相比去年已經成長 13.5%,並且估計到 2028 年會來到 4,290 億美元的大小,成長力道非常強勁。


永續旅遊並不是一種妥協,而是一種選擇:讓旅遊真正有意義的選擇。



(永續旅遊的三大核心。圖片來源:researchgate



永續旅遊的概念從哪裡來的?什麼時候開始?與SDGs (永續發展目標)有什麼關聯?


永續旅遊的發展背景,和全球「永續」(Sustainability)進程息息相關。


1987 年,布倫特蘭委員會《我們共同的未來》中提出「永續發展」這個概念,意思是:我們不能為了現在的生活,剝奪未來人的生存空間。這個想法後來影響了全球環境政策,也為永續旅遊提供了基礎。


2007 年,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(GSTC)成立,致力於推動永續旅遊標準化。


2015 年,聯合國推出「2030 年永續發展議程」,其中包括 17 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,目的是解決環境、經濟和社會的長期問題。很多國家開始承諾淨零排放,企業也開始用 ESG 策略來參與永續發展。


在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中,永續旅遊與以下目標關係最緊密:


目標 8,創造穩定的工作機會,讓地方經濟真正受益。

目標 12,節約資源,推動負責任的消費。

目標 14,減少污染,保護海洋生態。

目標 15,守護森林和野生動物,合理使用陸地資源。


在永續發展的框架下,全世界各地的業者,也不斷在思考「觀光旅遊」的未來,如何往永續的方向發展。


2017 年,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(UNWTO)把這一年定為「永續旅遊發展年」,希望旅遊不只是消費,還能保護自然和文化。並且強調永續旅遊必須與 SDGs 結合。



二、永續旅遊的成功案例有哪些?


⇨ 朱馬保護區(Juma Reserve)


位處亞馬遜雨林裡的「朱馬保護區」是獲得了聯合國 REDD+ (Reduced Emissions from.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,減少伐林與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)計畫認可。


這個計畫的重點是透過保育雨林來減少碳排放,但朱馬的做法跟傳統的方式不太一樣。


傳統的雨林保育計畫常常是「圈地保護,不准任何活動」,當地社區莫名被限制了活動範圍,使得抗爭與衝突不斷。


朱馬保護區採取「永續旅遊」路徑,與萬豪酒店合作,讓企業出資,聘雇當地原住民作為森林守護者,讓當地居民在保護家園,維持傳統文化的同時還有穩定收入。而萬豪酒店則獲得計劃的碳權(carbon credit)可以抵銷企業碳排放。


朱馬保護區展示了一個重要方向:解決環境問題,關鍵在於和人合作。結合「當地」與「企業」的經濟利益,大幅提升了雨林保育計畫的成功率。



⇨ 奇米羅爾生態花園(Chimirol Biojardineras):永續廢水管理X生態旅遊


自 1980 年代起,哥斯大黎加就一直大力推動生態旅遊,讓觀光變成推動國家發展的解決方案。


奇米羅爾(Chimirol de Rivas)地區過去面臨了任何一個開發中國家都有的問題:「廢水管理」,因人口增多,農村地區排放的家畜與人類廢水逐漸對環境造成污染。


而他們的解決方案:推動「生態旅遊」來解決廢水問題。


在當地旅館與環保團體的推動下,居民開始安裝「生態花園」("biojardineras",biogarden)一種地表下流動的人工濕地,透過物理與生物過程淨化家庭污水。


它們建造與運行成本低、對技術人力需求、能源需求也都很低,特別適合發展中國家。


大量的生態花園,除了解決廢水淨化的問題以外,本身也成為旅遊亮點。當地家庭開始向觀光客開放,展示生態花園系統,也讓旅客體驗哥斯大黎加南美鄉村生活。


於是永續旅遊成為一種三贏策略:當地社區改善了衛生條件,獲得收入來源;環境減少了廢水污染;遊客獲得獨特且有學習成長的旅遊體驗。


奇米羅爾專案展示的是,那些有吸引力的旅遊體驗,往往來自當地居民解決真實問題的創意,讓旅遊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,而不是刻意打造人工景點。



(使用生態花園淨化廢水。圖片來源)


⇨ 法國波爾多:用文化遺產,打造強勁經濟動能


不管你喝不喝葡萄酒,當人提起「波爾多」這個名字,你一定知道這是法國的知名產地。

󠀠󠀠󠀠

但其實,只是短短的 30 年前,波爾多還只是一個破舊的地方小鎮。城市的生命線——吉倫特河(Gironde River)對居民來說,只是一個充滿廢棄倉庫與荒地的河岸。當時的波爾多蒙上了一層灰,和今天世界葡萄酒中心的樣貌相去甚遠。

󠀠󠀠

1995 年,阿蘭.朱佩(Alain Juppé)上任市長。他立志復甦這座城市的靈魂,不只是吸引遊客,而是讓居民重新愛上自己的家園。於是波爾多市政府展開為期十年以上的都市更新計畫。

󠀠󠀠

這個計畫並不是把老建築上個漆就搞定的,而是根據文獻,仔細修復 18 世紀的建築,回復它們黃金時期的原貌。市政府也把工業化的河岸改造成舒適的步道,設置花園和水鏡,映照出天空與歷史建築的倒影。

󠀠󠀠

除了古蹟修復以外,波爾多的都市轉型計畫也結合現代建設,在老城區建設現代電車系統(Tram),讓城市對行人更友善。

󠀠󠀠

2008 年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將一半的波爾多老城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——文化旅遊界的金牌認證。

󠀠󠀠

美國葡萄酒評論家羅伯特·帕克(Robert Parker)這樣形容波爾多:「我還記得以前河岸都是些腐壞、廢棄的建築。而現在,波爾多已經成為一個迷人的景點。」

󠀠󠀠

波爾多轉型的時機也非常完美,恰逢 1990 年代亞洲市場葡萄酒熱潮,直接強力打開出口與觀光旅遊市場。

󠀠󠀠

轉型期間,朱佩市長打出「葡萄酒與城市」("le vin et la ville")的口號推動觀光。在短短幾年間,波爾多就從法國葡萄酒地方產區,一躍成為國際葡萄酒品牌。


2021 年波爾多葡萄酒銷售量來到巔峰,超過 40 億歐元。2019 年旅遊業為波爾多帶來 16 億歐元的收入,僅次於葡萄酒產業。

󠀠󠀠

來自波爾多傳統家族的酒商 Olivier Cuvelier 表示,波爾多的變化以及旅遊業的湧入是「巨、巨大的,而且非常強烈。」( "huge, huge, and very strong" )。

󠀠󠀠

「以前,我們只在這個地區賣酒。現在我們賣給全世界。」他說。

󠀠󠀠

波爾多轉型的成功關鍵是,政府的努力目標不是為了吸引遊客,而是要打造一個讓居民可以自豪驕傲的城市。

󠀠󠀠

波爾多旅遊局主席 Stephan Delaux 說:「優質旅遊的核心,是為當地居民規劃。當居民滿意,遊客自然也會快樂。」

󠀠󠀠

這是永續旅遊為何強調文化的核心概念:文化從來都不是為了保存而保存。當居民知道自己的根,就可以為自己的城市驕傲;為城市驕傲,因此打造強勁的經濟動能。


波爾多擁抱了自己的過去,因此創造未來。



從上述三個永續旅遊成功案例,我們可以看見:永續旅遊的核心不只是因為「這樣比較環保,比較愛地球」。


「永續」不是為了環保而環保,而是追求在長線思維下,考量各方需求,有效解決眼前問題的手法。


「旅人與當地共同成長」,永續旅遊可以被應用來解決當地發展問題,創造經濟價值,同時保留生態與文化資本,讓地方永續發展。



三、永不永續,誰說了算?關於永續旅遊的「認證機制」


在永續相關領域中,一直有一個核心問題:永不永續,誰說了算?


畢竟,從上個世代喊出「節能減碳」口號開始,「漂綠」的手法就層出不窮——許多業者為了公關行銷,常常換個 LED 節能燈泡,就說自己是「綠色企業」。


旅遊業當然也不例外。怎樣的飯店是真的「永續飯店」?怎樣的旅遊行程才是「尊重當地文化」?誰來認證?認證的標準又是什麼?這些都是確保「永續旅遊」可以好好發展的重要監管機制。


在永續旅遊領域中,制定這一套監管機制的組織,就是:「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(GSTC)」。


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(GSTC)是什麼?


GSTC 最早成立於 2007 年,由多個國際組織共同組成,包括:


雨林聯盟(Rainforest Alliance)、

聯合國環境署(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, UNEP)、

聯合國支持基金會(United Nations Foundation)、

聯合國旅遊組織 (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, UNWTO),以及其他 32 個聯盟成員等。


你可以把 GSTC 想像成永續旅遊領域中的「聯合國」,他們不能自己下場去認證飯店或觀光業者是否「永續」,但是可以頒布了一套永續旅遊的「準則」,讓其他認證公司採用去判斷。


這套準則範圍很廣,有四個面向:


  1. 永續管理:包括法規遵循、員工訓練、讓各方利益相關人都參與決策等。
  2. 社會經濟影響:旅遊應該帶動當地發展,提供公平工資、尊重當地文化,還要讓經濟效益留在社區裡。
  3. 文化影響:旅遊活動應保護當地文化資產,比如教旅客怎麼尊重文化遺址,避免破壞。
  4. 環境影響:企業應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,比如節約用水、減少污染、保護生態。


GSTC 準則之下,有哪些國際永續旅遊認證公司?


GSTC 認可的認證公司 包含:


EarthCheck:1987 年成立,以《21 世紀議程》為認證原則,使用科學方法評估、認證和諮詢的企業機構,專注於旅遊業的永續發展現已在全球超過 70 個國家、六種語言中使用。


綠色旅遊目的地(Green Destinations, GD):一個非營利組織,他們有自己的一套「 GD 標準」(GSTC 認可),匯聚來自 80 個國家的專家和景點大使,致力於提升旅遊地的永續性、市場能見度和旅遊品質。

Vireo Srl :一家位於義大利帕多瓦(Padova)的認證公司,專為歐洲地區觀光業者提供環境認證服務。他們的環境認證方案除了有 GSTC 認可以外,也有一般永續領域的「森林管理委員會(FSC)」、「海洋管理委員會(MSC)」等。

綠色地球(Green Globe)國際公認的永續旅遊與旅遊業認證計畫,在全球 83 個國家提供認證服務,涵蓋觀光業者和相關供應商的永續運營與管理,超過 15 年發展的國際公認標準,兼顧區域議題與核心標準。

Travelife :也是國際公認的旅遊業永續認證計畫,分成「認證旅行社與旅遊代理商」,以及「認證住宿業」兩大部分。在非洲、亞洲、中南美洲及歐洲均有運作。認證範圍也涵蓋環境、溫室氣體排放、公平勞工、人權、兒童保護及動物福利等領域。

ISO 23405:2022:ISO 是 1947 年成立的最老字號企業認證公司,除了溫室氣體管理相關認證作業(14064、14067)、碳中和認證(14068)以外,也有針對永續旅遊領域做認證(23405)。

也值得一提的是,所謂「GSTC 認可」(GSTC recognized)只意味著該認證公司「有使用 GSTC 制定的一套準則」,並不代表 GSTC 為那間認證公司背書。實際上認證公司的信譽如何,還是得要獨立檢視。


目前,雖然有幾家認證單位越來越大(例如 Green Globe、GD 等),但認證機制大致仍然處在百家爭鳴的階段,各個地區會有當地習慣的認證單位,與獎章系統,所以你去不同國家的旅館、景點可能有不同的認證方式,這是正常的。


永續旅遊是個非常新穎,還在快速發展中的領域。隨著未來永續旅遊市場不斷茁壯,認證機制也會更清晰統一,讓旅人與業者更好理解。



四、個人如何實踐「永續旅遊」,成為「永續旅人」?


旅行時,只要多放一點心,任何人都可以減少自己旅遊時對環境和當地社區帶來的衝擊,用更負責任的方式旅行成為「永續旅人」。例如:


1/ 在出發前多了解目的地的文化。多學幾句當地語言,例如「你好」或「謝謝」,這些小細節能拉近與當地人的距離。


2/ 選擇支持永續發展的旅遊業者。可以看是否有上述單位核發的認證標章,少用一次性餐具、減少塑膠袋使用等。確保你的消費行為符合環保和社會責任標準。


3/ 入境隨俗,穿著得體,尊重當地文化,學習當地的禁忌。也大致上理解當地的政治風氣,不要隨意評論當地執政者。


4/ 支持當地經濟,選擇在小餐廳用餐、購買手工藝品,或入住雇用當地員工的旅館。


5/ 減少自己的碳足跡:盡量步行、騎車或搭乘公共交通、節約能源和水資源、盡量做資源回收等。


核心概念很簡單:你在自己家鄉裡會怎樣環保,在旅行時也盡量做到一樣。台灣永續旅行協會有一篇文章《永續旅行小撇步》,推薦想成為「永續旅人」的朋友閱讀。



五、公司企業如何實踐永續旅遊?


我們可以分成兩種方向來思考「員旅如何實踐永續旅遊」這個問題。


▋ 負責任的玩樂


如果員工旅遊的主題是「獎勵旅遊」,以放鬆、享樂、遊玩等為主要目標,那實踐永續旅遊的方式跟個人永續的做法差不多,主要是在採購規劃階段盡量選擇符合永續原則的住宿、餐廳、景點、行程等。


也要注意團體出遊的人數,是否對地方環境與文化造成衝擊等。只要在規劃上留意這些重點,規劃出低環境足跡的永續旅遊行程並不難。


▋ 以永續為核心的旅遊


如果員工旅遊的主題是「團隊成長」方向,並且想結合「永續」相關的主題,那我們可以從永續旅遊的三大核心主題來規劃。


例如生態環境保護主題——


⇨ 淨灘、淨山、種樹...等。這些是最常見的做法,雖然這些環境努力都很重要,但其實還有很多不同的做法。


⇨ 「推廣環境教育」是很好的方向,也很適合結合玩樂,不一定就是要嚴肅的去什麼科博館學習。例如,一群人去玩「體驗潛水」或「SUP 日出」,並且也在行程中聘請一位海洋嚮導,同時學習海洋資源保育。


或者,除了種樹之外,也可以在過程中聘請山林保育相關工作者,解釋「怎樣種樹才不會衝擊林態」、「碳抵銷是什麼?保育雨林為什麼可以有碳抵銷?」、「理解碳權和 REDD+ 計畫發展」....等,都是非常好的主題。重點是讓一群人不是不明不白出去種種樹活動筋骨而已,也要了解這背後的意義,和全球碳市場與 2050 淨零(Net Zero)進程怎樣結合。


多梯次的深度旅行:選擇在平日或淡季出遊,避免人擠人,也降低對當地社群的衝擊。多次深度造訪同一個地點,不只能對在地了解更多,更能逐次玩出更深的趣味,並與在地建立更緊密的聯繫。



再進一步,在 2023 年底也有新聞,奇美企業購買碳權,抵銷範疇三的員工差旅碳排。員旅一群人出去玩,碳足跡是不可避免的,針對行程計算碳足跡,並且購買碳權中和,也是一種對環境負責的做法。


而在當地文化與經濟面向,可以參加當地的生活、手作工作坊,例如編織、陶藝、傳統樂器學習或烹飪課程等。參加者不僅學習技藝,也了解其背後的歷史與社會脈絡,並確保收入直接回饋於手藝人與社區。


如果公司很多吃貨,也可以與當地社區合作,策劃一場文化主題餐桌體驗,由當地居民準備傳統料理,並分享這些食物背後的故事。參加者能透過飲食深入了解文化,也能直接支持在地經濟。


員工旅遊結合志願活動變成「志工旅遊」,也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方向。例如有跨國企業曾與台灣身障潛水協會合作,進行「守護海洋.夢想潛進」的淨灘活動,讓企業志工與身障潛水學員共潛,同時淨化台灣海域潛點。


在何時旅遊,我們認為「員工旅遊」不只是出去玩,從生態、當地文化與在地經濟三個面向思考設計,員旅可以是一趟有意義,讓人提升自我的旅程。


我們自詡為「玩的專家」,不僅每天專業地為客人規劃行程,還身體力行地用每一趟員工旅遊去貼近客人的心情,這就是何時旅遊的文化。


任何公司活動需求,歡迎直接私訊粉專「何時旅遊」,讓我們幫你做最專業的國內外員工旅遊規劃。


參考資料

EUROPEAN TRAVEL COMMISSION ANNUAL REPORT 2021

SUSTAINABLE TOURISM CONCEPTS

Ethical Travel Guide: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stainable and responsible tourism?

GSTC Criteria

A Practical Guide to Sustainable Tourism for real travelers and not just tourists

UN Tourism - Sustainable development

UN Sustainable tourism


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, 2019, "Biogardens as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tropical climate: A case study in the Central Pacific Coast of Costa Rica"


Elizabeth Becker, "Overbooked: The Exploding Business of Travel and Tourism," 2013, Simon & Schuster

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