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國玩,給小費是一門藝術。
給多了心疼,給少了抱歉,究竟怎樣給小費才是剛剛好,優雅又不失禮貌?
目錄
▍一、出國給小費,必知 5 件事
▍二、什麼時候不用給小費?
▍三、世界各地的小費文化
▍四、小費的給法
▍五、給小費的時機?
Tips =小費,最常見的英文單字。
Service Charge =服務費,通常放在
Gratuity =服務費(正式用語)
Cover Charge / Cover Fee =接近「場地費」、「座位費」。代表你進場要支付的基本費用,不包含服務費或小費,比較常在酒吧或夜店看到。
這些字一定看清楚,有些餐廳帳單會用「Gratuity、Cover Charge」混淆名目,讓你以為是一些當地政府要收的稅,就額外多給小費。
小費是不是都落在服務生的口袋,要看店家規定。
通常有兩種情況:
⇨ 特定服務生自我介紹,並全程為你提供服務。
你的小費有 90% 會進入這位服務生的口袋,另外 10% 可能會分配給店家或廚房人員。美國主要是這類形式。
⇨ 多位服務生輪流為你提供服務。
店家通常採取「小費共享」的制度,你的小費會平均分配給全體員工。歐洲比較常見。
不過,這種制度對服務頂尖的服務生來說,比較不公平,因為他們額外的努力不一定能直接反映在小費收入上。
在多數的東南亞國家(如泰國、印尼),把零錢作為小費可能被視為不禮貌,甚至帶有施捨的意味,特別是在飯店、餐廳等正式場合。
雖然小費不是強制性的要求,但如果你想表達感謝,建議給「紙鈔」而非「硬幣」。不僅是對服務品質的肯定,也避免讓當地人覺得被冒犯。
在歐美國家結帳時,服務人員可能會拿刷卡機,並詢問你是否要支付額外的小費。
這時候,建議你仔細檢查帳單。因為有些帳單已經包含 15%- 25% 的服務費。如果沒有仔細檢查,你可能會不小心再付一次小費,給出 Double Tips。
去東南亞國家旅行時,有些按摩店會在菜單上寫「小費不得低於某個金額」,或按摩師直接開口要求小費。
這樣的做法其實不合理,小費應該是根據服務品質自願給予,而非強制要求。
如果你在按摩過程中,覺得不滿意,請勇敢表達你的感受,並要求店家為你更換按摩師。
不要因為尷尬而選擇沉默,最後硬著頭皮給小費。
記住一個原則:只要是櫃檯、路邊攤、速食店、自助點餐機...等等,要「站著」親自點餐取餐的情況,就不用付小費。
這是符合美國文化習慣的。根據一項針對美國的研究報告,高達 92% 的人使用自助點餐機時,不會支付小費。
大型遊樂園有明文規定,禁止員工接受小費或任何形式的禮物。
因為員工的服務已經包含在門票費用中,無論有沒有小費,所有遊客都應該享受到相同水準的服務。
員工通常會經過專業培訓,也知道如何委婉拒絕遊客的小費,避免讓遊客覺得尷尬。
去這些遊樂園,完全不用擔心小費的問題。
◼ 日本
日本沒有小費文化,因為日本人認為提供優良服務是應該的,給小費可能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。
相較於給小費,使用簡單的日文「ありがとう」(謝謝)來表達你對服務生的肯定,會是一種更體面的方式。
◼ 阿根廷
根據阿根廷的《勞動法》,餐廳和飯店的服務人員不應接受小費,主要是為了保護勞工的權益。
但是,遊客私下給小費的現象還是很普遍。
近期阿根廷發布了新規定,要求餐飲業者新增信用卡、電子支付、小費的結帳選項。不僅能減少攜帶大量現金的行為,也希望服務生能透過正當管道,獲得遊客的心意。
◼ 荷蘭、瑞士、紐西蘭、澳洲
這幾個國家的服務業的薪資水準較高,不依賴小費收入維持生活,因此小費文化並不流行。
此外,多數餐廳的帳單已包含服務費,你不需要額外支付小費。
◼ 亞洲國家
像新加坡、中國、香港、韓國,小費文化都和台灣相似,通常直接把服務費包含在帳單中。就算沒有給小費,當地人也不會感到奇怪。
一般來說公職人員、警察、醫護人員、採訪記者等都絕對不會收小費,如果收了會等同於賄賂。
美國是全世界最常支付小費的國家,也是把「小費文化」發揚光大(惡名昭彰)的國家。
美國的小費行情比其他國家都還要高,主因是服務業的員工薪水通常會低於最低薪資,他們的主要收入是仰賴顧客給的小費。
在美國,小費的行情大概如下:
⎸ 餐廳
⇨ 酒吧:每杯飲品 1- 3 美金。
⇨ 早餐 / 午餐:稅前總金額的 15%。
⇨ 晚餐:稅前總金額的 15%- 18%。
⇨ 飯店或米其林餐廳:稅前總金額的 20% 以上。
⇨ 全桌有 6 人以上,建議支付 18% 以上的小費。
⇨ 外送員:總金額的 10%- 15%。
⇨ 美國人是直來直往的民族,如果你覺得餐點有問題、服務品質真的太差,你可以跟服務生(或餐廳經理)說明你遇到的問題,然後拒絕付小費。
⎸ 飯店
⇨ 行李員:每件行李 1-2 美元。
⇨ 酒店管家:每人 5-15 美元。
⇨ 代客泊車:每次 2-5 美元。
⇨ 客房清潔服務(床頭小費):每天 2- 5 美元,如果房間真的很亂可以給更多。(如果你沒有要求客房清潔服務,就不用多給這個床頭小費。)
⎸ 交通
⇨ 計程車 / Uber:總金額的 15%- 20%。
⎸ 其他服務
⇨ 搬運工:每人約 10- 20 美金,具體金額根據物件大小和距離而定。
⇨ 美容 / 髮型設計:總金額的 15%- 20%。
⇨ 美國在餐廳給小費的方式:當你要求結帳,服務生會把帳單拿給你,你看過之後將信用卡放在帳單本內交給服務生,服務生刷卡之後再拿簽單給你簽名——這時候簽名欄上方就是小費欄位。
⇨ 要非常注意一點:有些不肖餐廳會將 15% 小費直接計算在帳單明細裡面,給你簽名的時候又出現一個空白的「小費欄」,擺明就是賭你粗心又填一次,多賺你一筆。所以拿到帳單後一定要檢查明細內容。
「小費亂象」在美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問題。
例如在洛杉磯,越來越多消費者發現,除了帳單上的服務費之外,還會看到一些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收費。
像是「管理費」、「餐廳費」、「員工醫療保險費」,這些額外費用讓很多人困惑,不清楚哪些費用必須付,哪些可以拒付。
而甚至你只是買一杯咖啡,在平板或 POS 機上結帳,也都會要你選擇小費金額。
這時候店員就會默默看著你,加上後面還有排隊的人潮,你很容易被社會壓力強迫著給小費。這種情況又被稱為「情勒小費」(Guilty Tipping)。
在疫情期間,外送平台甚至要求消費者提前支付小費。如果不付,會跳出提示訊息「餐點可能會延遲送達」。
除了給小費的名目跟手法越來越多,小費的百分比也不斷在上升。美國媒體表示,「小費通膨」(Tipflation)正在發生,消費者的小費支出越來越沈重。
約 30 年前小費比例只是 10%,現在 15% 是偏少,20% 是基本,遠遠高於歐洲的 5~10%。
根據 Bankrate 的研究報告指出,35% 的人認為美國的小費文化已經失控。37% 的人認為,餐廳應該提高服務生的工資,而不是讓員工依賴小費。
主要原因是,當服務生不確定這個禮拜可以拿多少錢回家時,會把緊張的心情轉嫁到客人身上,反而影響服務品質。
這是真的。我聽過一些在大學附近的餐廳,服務生除了自我介紹以外,還會跟你講他的生命故事,他有多努力唸書,然後每五分鐘就來問一次「餐點怎麼樣?」,讓人有點難好好吃飯。
總之,「小費亂象」就是美國正在發生的社會問題。
如果你去美國玩遇到好像不合理的小費,可以記得這點:不管你感受到多少社會壓力,心中都要抓好一把尺。
想好一個你認可的標準(通常就是 15%),眼睛放亮點看清楚帳單明細,只有在真的感受到服務優秀品質的時候,才考慮多付一點。
加拿大的小費文化和美國相似,只要涉及「人」提供服務的行業,基本上都需要支付小費。
根據加拿大的聯邦稅法,小費被視為個人收入,因此服務生必須將小費收入申報給加拿大稅務局,並繳納相應的稅款。
⎸餐廳:總金額的 15%- 20%。
⎸住宿
⇨ 行李員:每件行李 2- 5 美元。
⇨ 客房清潔服務:每天 2- 5 美元。
⇨ 飯店警衛:每人 2- 5 美金。
⎸交通
⇨ 導遊或領隊:每天 2- 5 美金。
⇨ 計程車 / Uber:總金額的 10%- 20%。
⇨ 外送員:總金額的 15%- 20%。
⎸其他服務
⇨ 按摩 / 美容 / 美甲 / 美髮:總金額的 15%- 20%。
英國的小費文化較為隨性,比較像是一種顧客對優良服務的感謝,而非美國、加拿大那樣強製性的需求。因此通常只有在服務特別傑出時,或者特定場合才會給小費。
⎸ 餐廳
⇨ 如果帳單已經有服務費就不用給小費。如果帳單裡沒有,可以給總金額的 10%- 12.5%。如果覺得服務很好,可以給到 15%。
⇨ 快餐店和咖啡店通常不需要給小費。有些店家會在櫃檯放置小費筒(tip jar),可自行決定是否投幣。
⇨ 在酒吧或夜店,如果服務生幫你送餐或遞酒水,建議支付 10% 的小費。自己到吧台拿酒則不用小費。給小費時可以對服務生說「have one for yourself」,請他喝一杯的意思。
⎸住宿
⇨ 行李員:每件行李 1- 2 歐元。
⇨ 客房清潔服務:每天 1- 2 歐元。
⎸交通
⇨ 導遊或領隊:每天每人 5- 10 歐元。
⇨ 計程車 / Uber:非強制性要求。如果司機開比較長途或者有幫忙搬行李,可以説「keep the change」不找零,或者給大約車資 10% 就足夠。
⎸美髮
⇨ 可以給大約 10% 的小費給設計師。
⎸導覽團
⇨ 參加付費導覽團不需要額外給小費,但參加免費導覽團時,建議給約 5-10 英鎊/人的小費。
歐洲的小費文化不同於美國的小費文化,對小費採取彈性的態度。對歐洲人來說,小費是代表消費者對服務業的肯定,而非強制性的要求。
以下是歐洲常見的小費支付金額:
⎸ 餐廳:通常帳單已包含服務費。如果沒有包含,建議額外支付總金額的 10%- 15% 作為小費。
⎸ 住宿
⇨ 行李員:每件行李 1- 2 歐元。
⇨ 客房清潔服務:每天 1- 2 歐元。
⎸交通
⇨ 導遊或領隊:每天 2- 5 歐元。
⇨ 計程車 / Uber:取帳單金額的整數,或總金額的 5%- 10%。
⇨ 外送員:每次 2- 3 歐元。
義大利的小費被稱為「la mancia」,被視為對優良服務的感謝,而不是義務。
多數餐廳、咖啡館、酒吧的帳單上會包含一筆「coperto」(桌布費),代表入座費,專門支付麵包、餐具、清潔等基本服務。這筆費用通常在 1- 4 歐元,因此你沒有額外給小費,也不會是不禮貌的行為。
這筆「coperto」不是服務生的酬勞,而是直接進入餐廳的收入。如果你對服務生特別滿意,還是可以額外留下零錢做為小費,但不是強制性的要求。
⎸ 餐廳
⇨ 非強制性,但如果滿意服務可以給個 5~10% 小費,或者直接取整數。
⎸ 住宿
⇨ 客房清潔:可以在床頭留下 1-2 歐元(每晚)。
⎸ 交通
⇨ 通常不需要給小費,但可以將車費四捨五入取整數。
⎸ 導覽團
⇨ 如果參加當地導覽團(tour),導遊是少數應該給小費的對象。這類導覽團很多都是免費的步行遊覽解說,如果沒有收取固定的費用,小費就是一定要給的。
⇨ 半天遊:每人 5 歐元。
⇨ 全天遊:每人 10-15 歐元或團費(如果有)的 5-10%。
⎸ 注意事項
⇨ 在義大利的咖啡廳,櫃台上的價格通常是「站著喝」,而不是「坐著喝」。如果想要坐著喝,價格會比較高,建議購買前問清楚價格。
⇨ 在南義拿不勒斯地區,某些咖啡廳你可能會看到「caffè sospeso」(待用咖啡)的罐子。目的是希望消費者提前多付一杯咖啡的費用,留給有需要的人。有些人也會當做小費箱,直接投入買咖啡的找零。
⇨ 給小費時最好使用現金,因為信用卡通常沒有添加小費的選項。
⇨ 小費不用給太多,超過 10% 可能會被視為誇張。
在捷克,小費並不是強制性的要求,當地居民通常不會付小費。然而,在熱門觀光地區或服務業發達的城市(如布拉格),服務生會期待觀光客給予小費,藉此來肯定他們的工作表現。
⎸布拉格的餐廳 / 酒吧 / 咖啡廳:總金額的 10%。
⎸布拉格以外的地方:取帳單金額的整數。
⎸行李員:每件行李 20 捷克克朗。
⎸按摩 / 美容:總金額的 10%- 15%。
⇨ 床頭小費該給幾克朗?
⇨ 在捷克,小費被稱為「Spropitné 」,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「飲用」,延伸為「給予一筆小費,讓服務生下班後喝一杯啤酒」。不僅增加服務生的額外收入,還讓小費文化成為社交的一部分。
⇨ 歐元和捷克克朗的鈔票顏色很像,千萬不要拿錯。
有一位網友放了 600 克朗在餐廳桌上,結果服務生拿著鈔票追出來,網友以為要被當肥羊宰了,最後才發現誤會服務生,自己不小心放了 600 歐元,差點大失血。(左邊是克朗,右邊是歐元)
匈牙利的小費文化相當普遍,當地人稱小費為「borravaló」或「baksis」。
⎸ 餐廳:帳單上通常不包含服務費,建議額外支付總金額的 10%- 15% 作為小費。
⎸ 行李員:每件行李 1 歐元。
⎸ 客房清潔服務:每天 1 歐元。
⎸ 計程車:匈牙利的司機會期待 10% 左右的小費,尤其路程較長的時候。
德國和奧地利的小費被稱為「Trinkgeld」。在餐廳裡給小費是常見的習慣,如果完全不給小費,服務生可能會詢問是否有服務不周的地方。
⎸ 餐廳
⇨ 快餐店:只要你是到櫃檯取餐,就不用給小費。
⇨ 平價餐廳:單人用餐約 10- 20 歐元,建議取帳單金額的整數來支付小費。
⇨ 中高價位餐廳:單人用餐約 30~50 歐元以上,建議給 10%。
⇨ 酒吧 / 咖啡廳:每杯飲品 1 歐元,或者抓 10%。
⎸ 住宿
⇨ 行李員:每件行李 1- 2 歐元。
此外,在超市或服裝批發市場,有時會看到「Aufrunden bitte」的標語,代表結帳時會以 0.1 歐元為最小單位,直接四捨五入到最接近的數字。這筆金額不是小費,而會被投入到慈善機構中,算是一種慈善捐款。
法國的小費文化相對輕鬆,不會給觀光客過多的壓力。除了餐廳之外,在計程車、飯店行李員、客房清潔服務等場合,小費並非強制性的要求。
在法國餐廳,帳單已包含 15% 的服務費(稱為 Service compris),你不需要額外支付小費。
如果你對服務非常滿意,可以額外支付 5% 的小費,這筆小費稱為「pourboire」,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「用來買飲料」,通常服務生會欣然接受。
北歐服務業的工資較高,通常帳單已包含服務費。一般情況下,不太需要再額外給小費。
然而,如果你對服務特別滿意,可以給 5%- 10% 的小費,但不是硬性規定。
小費被稱為「dricks」。在飯店若有行李員協助,你可以給 10- 20 挪威克朗或瑞典克朗做為小費,或對他們說一聲「Takk」(謝謝)。
小費被稱為「drikkepenge」。丹麥法律規定,服務費必須包含在帳單上,無論是在餐廳或飯店,額外給小費的情況並不常見。
小費被稱為「juomaraha」。行李員、客房清潔員、計程車的小費文化不常見。如果真的想給,可以將零錢留在桌上或取帳單金額的整數。
小費被稱為「þjórfé」。不論是在飯店、計程車等場所,冰島人通常不期待小費,加上冰島的電子支付很普及,通常帳單已包含服務費。
如果你想特別感謝服務生,約 500 冰島克朗的小費就足夠。
⎸ 餐廳
⇨ 部分餐廳會將 10% 服務費包含在帳單內。如果沒有包含,建議額外支付 20- 100 披索,或總金額的 5%- 10% 作為小費。
⎸ 住宿
⇨ 行李員:每件行李 20- 50 披索。
⇨ 客房清潔服務:每天 20- 50 披索。
⎸ 交通
⇨ 導遊或領隊:每天 50- 100 披索。
⇨ 計程車 / Grab:取帳單金額的整數,或支付剛好的金額。
⇨ 許多菲律賓的計程車司機不會找零,剩下的零錢會默認是小費。例如,車費是 195 披索,然後你支付 200 披索,司機會把剩下的 5 披索當作小費。
⇨ 外送員:每次 20- 50 披索。如果外送距離較遠或天氣不佳,建議給 100 披索。
⎸ 其他服務
⇨ 按摩:東南亞地區的按摩價格相對便宜,這類服務比較耗體力,建議給 50- 100 披索的小費。
⇨ 海上活動(像船夫、幫忙拍照):每人 20- 50 披索。
泰國原本沒有小費文化,但隨著外國遊客的習慣,漸漸養成了「遊客小費文化」。
實際上,你還是可以根據服務品質、滿意度,來決定是否給小費。
⎸ 餐廳
⇨ 平價餐廳(低於 1,000 泰銖):50 泰銖。
⇨ 中高價餐廳(高於 1,000 泰銖):100 泰銖或總金額的 5%- 10%。
⇨ 夜市、路邊攤不用給小費。
⎸ 住宿
⇨ 行李員:每件行李 20 泰銖或 1 美元。如果行李特別多或特別重,建議給 50- 100 泰銖。
⇨ 客房清潔服務:每天 20 泰銖或 1 美元。
⇨ 住飯店的話建議給小費,如果是青年旅館、民宿就不用給小費。
⎸ 交通
⇨ 導遊或領隊:每天 100- 200 披索。
⇨ 計程車 / Grab:取帳單金額的整數,或支付剛好的金額。
大部分泰國司機不會找零錢,會將找零當作小費。如果不打算給小費,建議準備剛好的車資。另外,嘟嘟車不強制給小費。
⎸ 其他服務
⇨ 低價按摩(低於 200 泰銖或一小時內):20- 50 泰銖。
⇨ 中價按摩(一小時以上):50- 100 泰銖
⇨ 高價或飯店內按摩(近 1,000 泰銖或兩小時以上):100- 200 泰銖。
⇨ 與泰國人妖合照:每人 50- 100 泰銖。
⎸ 餐廳
⇨ 一般餐廳:帳單上通常不包含服務費,建議額外支付總金額的 5%- 10% 作為小費。
⇨ 高價餐廳:帳單已包含服務費,你不需要額外支付小費。
⎸ 住宿
⇨ 行李員:每件行李 10,000- 20,000 印尼盾。
⇨ 客房清潔服務:每天 10,000- 20,000 印尼盾。
⎸ 交通
⇨ 導遊或領隊:總團費的 5%- 10%。
⎸ 其他服務
⇨ 按摩:每人 20,000- 30,000 印尼盾,或總金額的 5%- 10%。
⇨ 海上活動(像船夫、幫忙拍照、浮潛活動、教練):每人 20,000- 30,000 印尼盾。
在非洲,給小費是一種常見且重要的禮儀,尤其是旅遊業。
雖然南非和埃及有自己的本國貨幣,但在熱門旅遊地區,美元、歐元、英鎊等國際貨幣也會被接受。(*南非的主要貨幣是南非蘭特(ZAR),埃及的主要貨幣是埃及鎊(EGP))
給小費是非洲國家的常見禮儀,但要注意金額的合理性。如果遊客給予過高的小費,可能會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產生不良影響。
⎸ 餐廳:帳單總金額的 10%。
⎸ 行李員:每件行李 1- 2 美金。
⇨ 在非洲南部的野生動物園旅館,通常設有小費箱(Tip Box),用來支付給旅館服務人員、客房清潔員,建議每天每人支付 3- 5 美金。
⎸其他服務
⇨ 加油站服務員:南非的加油站工作人員,經常會幫你清潔擋風玻璃,大約 5 南非蘭特的小費。
⇨ 停車看管員:協助你停車並看管車輛,大約 5 南非蘭特的小費。
此外,非洲有一項知名的旅遊體驗 — 野生動物獵遊(Safari),可以根據導遊的專業程度、服務態度、是否準時,是否有提供額外服務來決定小費金額。
⇨ 當地嚮導:每天每人 5- 10 美金。
⇨ 動物追蹤員(Tracker):負責協助團隊在野外追蹤和定位動物,建議每天每人 3- 5 美元。
⇨ 司機:每天每人 2- 5 美元。
⇨ 如果活動時間只有半天,小費可以減半。
最經典的方式,就是將現金直接「放在桌上」或「夾在帳本中」。
如果你用現金結帳,可以額外多付一些,並告訴服務人員「Keep the change」(不需要找零),這樣他們就明白剩下的找零是小費。
當你在信用卡簽帳單上簽名時,會發現有一個專門的「Tip」欄位,用來填寫你希望支付的小費金額。
如果不想透過刷卡支付小費,可以在欄位填寫「0」,然後將現金與信用卡一起交給服務人員,並告訴他「This is for you」(這是給你的小費)、「Take an extra for yourself」(請你留著當額外的小費),這樣他們就明白現金是小費。
隨著科技進步,許多店家採用平板或 POS 機進行結帳,店員會將螢幕轉過來,讓你選擇小費金額。
在這種情況下,你會看到螢幕上有多個小費選項,例如 15%、20%、25% 等,並列出對應的金額,方便你選擇。
如果你覺得服務很棒,可以選擇高一點的比例;如果你覺得服務一班,可以選擇「No tip」(不給小費)或「Custom」(自訂金額)的按鈕。
確認後,系統會自動計算,將小費加入總金額中,讓整個支付過程更方便。
(有時候甚至會沒有 「No Tip」的按鈕,要點進去 Custom 裡面,才會有不給小費的選項。店家的小心機。)
無論在哪一個國家,只要是在「坐下來」用餐的餐廳,基本上都會有服務費或小費的習慣。
具體金額通常是 10%,在美國則是 15%~20%,你可以根據以下標準判斷:
入住飯店或上下船時,行李員通常會協助你將行李搬到房間或床上,建議當面給小費。
如果你的行李數量特別多或特別重,可以考慮多給一些小費。
很多人有一個困惑:「為什麼我放在床頭的小費,他們沒有拿走?」
在這種情況下,建議將小費放在枕頭上,並附上一張寫有「Tips」的紙條,這樣服務生才能確定這是給他們的小費。否則,他們會誤以為這是你忘記的錢、不敢隨意拿走。
如果你在同一家飯店住宿兩晚以上,建議每天都給小費,而不是到最後一天一次給。
因為服務業會輪班,這樣可以避免原本協助你的清潔人員,在你退房時剛好休假。
⇨ 有些人可能不需要清潔服務,或選擇不給小費,因此會在門外掛上「Do Not Disturb」的牌子。
無論是從台灣出發的跟團旅行,或抵達國外後的當地小團,只要有導遊或領隊提供服務,基本上都會有小費的習慣。
關於小費的具體金額,你可以根據以下標準判斷:
⎸ 服務體驗
⎸ 整團人數的多寡。如果團體人數較多,建議適度給予小費。
⎸ 導遊是否推薦私藏景點,或提供實用的旅遊建議。
關於小費的具體金額,你可以根據以下標準判斷:
⎸ 乘車體驗:司機的駕駛風格,是否安全平穩,或一直飆快車。
⎸ 車程距離:如果目的地比較偏遠,或你等待比較久才成功叫到車,建議適度給予小費。
⎸ 司機協助:司機是否協助搬運行李,或向你熱心介紹景點。
在歐美國家,如果有訂購外賣,或給伴侶送花的浪漫驚喜時,通常會給外送員小費。
關於小費的具體金額,你可以根據以下標準判斷:
⎸ 配送距離
⎸ 送貨時的天氣。如果遇到下雨、下雪、寒流,建議考慮多給一些小費。
東南亞國家的按摩服務非常受歡迎,價格比台灣便宜許多。
值得注意的是,許多東南亞國家的按摩師薪水較低,會依賴小費來增加收入。
關於小費的具體金額,你可以根據以下標準判斷:
⎸ 你對按摩體驗的滿意度
⎸ 按摩的時長
⎸ 按摩結束後是否提供茶水
⇨ 有時按摩師會提供茶水,並在旁邊放上小托盤,這是一種委婉的暗示,提醒你可以給小費。
how much to give (finally) revealed
Mapped: How Much Should You Tip In Each Country?
Tips on tipping culture around the world | John Lewis Money
How Much Should You Tip? Five People Share Their Habits | TIME
Is American tipping culture out of control? Here's how to handle tip creep
How much Brits should tip in countries such as Japan and the US | Daily Mail Online
Why Tipping Is So Out Of Control In The U.S.
How Tipping Culture Took Over the U.S. | WSJ
How Tipping Secretly BROKE The Economy Tipping etiquette 101: Who to tip, how much, and when to skip
不給小費「餐點被綁架」?「小費螢幕」讓民眾點餐壓力山大!美國小費文化現況有多失控?【TODAY 看世界】
2023 前往泰國〔旅行須知〕 - Vacio Travel 姐妹花深度旅遊
【菲律賓遊學】菲律賓小費文化|按摩、包車都要給小費嗎?-非凡遊學
2024小費文化全攻略!各國必知的注意事項與必備資訊! - ToursComb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