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 保護你我權益,必看「旅遊定型化契約」三大亮點。
「我們決定取消行程了,可以退訂金嗎?」
這個問題,真的很常出現。
不幸的是,如果是因為個人原因取消,幾乎沒有旅行社會「全額退訂金」。
甚至有時候太晚取消,不只訂金拿不回來,客人還必須額外支付費用給旅行社。
這點時常造成爭議,讓彼此因為認知不同花很多時間溝通,結果仍是雙輸的局面。
但其實,相關的規定都是有明確規範的。
甚至,在選購行程時還是有很多作法,可以幫助你不得已要取消行程的時候,盡量多拿回一點訂金。
所以,這篇文我們整理了:
1. 取消行程時,我可以拿回多少訂金?
2. 什麼情況下,除了訂金以外還要多補費用?
3. 為什麼「取消行程」的規定這麼嚴格?
4. 如何降低取消的成本?購買行程時記得以下四點。
跟你分享。
▋ 1. 取消行程時,我可以拿回多少訂金?
這個問題,全台灣所有旅行社參考的文件都是同一份:「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」。
在契約「第 13 點」中,明確規定了旅客在出發幾天前取消,旅客應補償旅行社總團費的幾趴。比例是:
出發前 41 天以上: 5%
出發前 31~40 天:10%
出發前 21~30 天:20%
出發前 2~20 天:30%
出發前 1 天:50%
出發當天:100%
原則上,取消日越靠近出發日期,旅客要補償給旅行社的金額就越高。
最重要的點是,契約中的天數並不以「工作日」計算,而是「絕對天數」。
8/20 號出團, 8/10 號傳 Line 通知業務取消,就算是週末傳的訊息,算起來天數就是 10 天整,補償金為旅行社總團費 30% 的費用。
所以,一旦確定要取消了,一定要馬上傳訊息通知業務。
千萬不要等到週一再告知,一個延誤,可能就莫名被多算了補償金額。
另外,這個契約也是雙向的:旅行社如果因「自身的疏失導致團體取消了」,也必須按照這個比例補償旅客。
(寫在第 12 點)
而如果是「人太少沒有成團」的情況,旅行社則應全額退還旅客支付的費用(頂多扣除行政規費)。
旅行社也必須在出發七天前通知旅客,否則一樣要賠償。
(寫在第 11 點)
▋ 2. 什麼情況下,除了訂金以外還要多補費用?
主要有兩種可能:
a. 太晚取消了。如果是出發前 1 天取消,退還金額要扣除總團費的 50%,常常訂金不夠支付,旅行社會要求客人額外付錢。
b. 旅行社已經機票開票、訂房了,有一筆費用已經付給第三方供應商。如果補償金不夠支付這些費用,按照契約條款,旅行社可以提供已經付費的單據證明,請客人支付差額。
(寫在契約第 13 點:「旅行業如能證明其所受損害超過第一項之基準者,得就其實際損害請求賠償。」)
所以還是那個原則:越晚取消,要補償的費用就越高。
▋ 3. 為什麼「取消行程」的規定這麼嚴格?
主要是因為:旅遊商品不具有「儲存性」,時間一到就過期。
一張 8/25 號台北飛東京的機票,越靠近出發日,這個商品的價值就越低。
一但過了 8/25 號,商品價值直接歸零,變成一張廢紙。
因此,航空公司取消規定非常嚴格,退票、改名字都會額外收費。
這跟其他商品不一樣。
例如買車,付完訂金後取消,通常還是可以拿回全額訂金。
因為對銷售商來說,車子可以繼續賣,商品仍然還有價值。
但對旅行社來說,那些已付給航空公司的錢,就跟變了心的女朋友一樣回不來了。
主要是因為這點,契約設計的原則是「旅客個人因素取消,由旅客付已經支出的費用」。
▋補充:實務操作上,業務有時會幫你爭取。
客人會取消行程,通常是有喪事、親人重病等,真的不適合出去玩的情況。
這當然不是我們樂見的。
所以即便契約有規定要補償多少,實際操作上,業務還是會盡量幫你爭取,花時間去跟飯店、航空公司喬喬看能否多退一點。
但實際能做到多少,都沒有保證。這也不是業務的工作範圍,是他們自願幫助客人的心意。
▋4. 如何降低取消的成本?購買行程時記得以下四點——
a. 一定要看清楚合約。
報名團體旅遊,最好假設自己隨時有可能取消,多看一下合約。
萬一哪天,你跟別間旅行社訂行程,取消時他們莫名跟你要一大筆補償金,這時你至少清楚契約的規定,可以依照合約要求提供單據佐證,保護自己的權益。
b. 選擇有信譽的品牌。
有信譽的品牌,看重口碑勝過一切,因此會非常在乎你的體驗。
他們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,盡可能去跟航空公司或飯店協調,讓你拿回盡量多的訂金。
c. 跟厲害的業務培養長期關係。
可以的話,盡量不要換業務。
有些人會為了新客折扣,每次出國都換一次業務。
這樣其實很可惜。新認識的業務跟你感情不深,假設真的出現狀況,業務大多都選擇「按規定走」,不會額外花心思幫你解決問題。
但相對的,如果你每年出國四次,好幾年都找同一個業務,你是他的 VIP 老客戶,
為了維繫重要客戶關係,你取消行程時,業務一定會想盡各種辦法,確保你一切滿意。
和厲害的業務培養長期買賣關係,絕對有很大的好處。
d. 買產品的時候,先看清楚是哪間航空公司。
旅遊出團一次,成本最大的來源一定是機票跟飯店。
飯店還算好說話,只要不是超級熱門,取消時大多可以退費。
但機票就很硬了。以前航空公司還會幫忙,現在即便台灣自己的長榮華航,去協商退費的成功率都不高。
而有些特定的航空公司更硬,基本上只要開票就不可能改動了。例如——
- 廉價航空:已經把服務成本壓到最低了,取消只能重買一張,或是取消手續費跟一張機票差不多。
- 外籍航空(含中國):母港不在台灣,總辦事處也不在台灣,售後服務彈性就很小。開票後要取消的時間、費用都很高,甚至可能連換名字都要你直接重買一張。
遇到這些航空,再厲害的業務也沒輒,已經付了的錢很高機率拿不回來。
如果你認為有機會取消行程,建議盡量避開上述航空公司。
---
不管是旅行社還是旅客,我們都不希望預定好的旅行取消。
整理這些細節,是希望在不得已的情況發生時,雙方溝通可以更順暢,減少不必要的消耗。
畢竟人生只有一次,我們都值得把時間和金錢花在美好的事物上。
(圖為越南下龍灣,何時團隊踩線實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