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沙卡在希臘人心中的地位,就跟台灣人的滷肉飯一樣,是最傳統的國民靈魂料理。
木沙卡的作法很像的千層麵,但裡面比較少有麵體,而是用大量的烤蔬菜(尤其是茄子)和碎肉層層堆疊而成。有些版本也會加入菠菜。上面撒上希臘在地的起司下去高溫烘烤,超好吃。(又有吃到蔬菜!)
當地人跟觀光客都常去的地方,就在 Plaka 廣場附近,價格也很合理,非常適合吃吃希臘傳統料理。來這裡一定要吃吃看他們的「pastitsio」,是木沙卡裡面放筆管義大利麵的版本。
如果你想嘗試看看傳統希臘菜,推薦這間餐廳:服務很好,而且地點就在雅典市中心,你可以逛完古蹟景點之後再來吃一頓。這裏環境很不錯,時不時還有現場 live band 演出,氣氛非常好。
必吃菜色:木沙卡希臘千層麵(Moussaka)、鑲飯(Gemista)、烤羊肉(Kleftiko)、茄子燉菜(Melitzanato)
價格:主餐 15~22 歐
時段:每天早上 11 點~晚上 12 點。
在台灣的希臘餐廳,你應該多少吃過希臘沙拉,但是真正希臘沙拉只有在希臘才吃得到。
主要是食材的新鮮度。當然台灣的蔬菜新鮮度絕對不輸希臘,但論到橄欖、橄欖油還有希臘沙拉的靈魂——費塔起司(清爽系不重口羊奶起司),都是台灣不容易取得的食材。
傳統的希臘沙拉不會放生菜,而是用番茄、小黃瓜、紅洋蔥、青椒、卡拉馬塔橄欖、一整塊放在頂端的費塔起司,最後撒上乾燥奧勒岡與大量橄欖油。
在希臘的餐館或家庭裏,桌上通常都少不了希臘沙拉。不論搭配 meze 還是燒烤肉類,都會讓你充分體驗到希臘人愛吃食材原味的地中海料理魂。
當地非常老的傳統小餐館,外觀雖然不起眼(乍看之下甚至有點像廢墟),但走下階梯你會看見完全不同的世界——溫馨,便宜、在地人的小餐館。就像是走進傳統菜市場的巷弄美食一樣,這間店絕對是希臘人私房口袋名單。
必吃菜色:horiatiki 希臘沙拉、buttery gigantes 希臘白豆湯。
價格:主餐 11 歐,不收信用卡
時段:週日公休,只賣午餐時段
這世界上擅長烤肉的民族很多,蒙古、中東、巴西、韓國、日本,甚至美國德州人都以烤肉自豪。
但我幾乎可以說,希臘人是世界上少數知道怎樣「吃烤肉」的民族。
在肉類本身的料理上,希臘口味受到土耳其影響,肉類料理手法很像中東的 Kebab,他們非常了解怎樣烤出肉的鮮味又能鎖住肉汁。
但同時在肉的配料上,希臘人又結合地中海地區愛吃新鮮蔬菜的習慣,比起純吃烤肉會更強調解膩、清爽的沙拉搭配。
因此希臘料理的烤肉,在重口味跟清爽之間抓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,不容易膩。即便本來不喜歡吃肉的人,來希臘玩也很有機會愛上,一定要試一次看看。
希臘的烤肉主要有兩種作法:
一種是「Souvlaki」烤肉串,大份量的版本是完整的「Souvlaki plate」在盤子擺上薯條、蔬菜、洋蔥、烤肉,最後淋上 tzatziki 優格醬;小份量版本就是把這些內容物放到 Pita 餅裏面,讓你手拿著吃。
如果你不是食量特別大的人,點個小份的 Souvlaki夾 Pita 餅,只要 5 歐就會吃很飽了。在觀光區一份完整的 Souvlaki plate 通常要 12 歐以上,而且以台灣人食量一定會吃太飽,
另一種希臘烤肉叫做「Gyro」(ㄍㄧㄌㄛˋ),是一種跟沙威瑪很像的垂直旋轉烤肉,師傅會把烤肉切碎,跟薯條一起夾在餅裡面淋上優格醬給你。
Gyro 的來源其實就是中東的「Döner Kebab」(台灣稱沙威瑪),在 1922 年希臘人口大遷徙時,大量希臘戰爭難民從土耳其遷移回希,因此順便把中東的烤肉技術帶進國內。
一開始擺攤時還沿用土耳其的原始烤肉名稱「Döner」,但漸漸地烤肉師傅採用大量的迷迭香、豬肉等當地食材(伊斯蘭教徒不吃豬),充分在地化了才改名叫「Gyro」(希臘語「陀螺」的意思)。
在 Akropoli Metro station 車站附近,有一整條街的 Gyro 店家,這裏是希臘人上班族快速填飽肚子的地方,價格便宜又超好吃,你還可以邊吃邊觀賞雅典希臘人的日常生活樣貌。
Lefteris O Politis (est. 1951)
Dolma 是一道經典的希臘開胃菜,用葡萄葉包裹米飯和香料下去蒸熟,淋上檸檬和橄欖油一起吃,非常清爽開胃。
有些作法的 Dolma 裏面也會加入碎肉。料理過程其實不容易,要很小心掌握米飯跟葉子的熟度,不能太過熟爛。
很好玩的是,Dolma 對希臘人來說也是一種聯誼社交活動,時不時會相約朋友在家裏一起包 Dolma,就像是台灣人約三兩好友在家裏一起包水餃一樣。
這家餐廳的氛圍真的很讚!它就位在通往衛城的階梯旁邊,屋頂座位可以俯瞰帕德嫩神廟和整個城市的美景。服務非常親切,座位安排迅速,地理位置完美。但常常客滿,盡量預約或早點去。
⇨ 必吃菜色:希臘粽(Dolmades)、希臘沙拉、蜂蜜芝麻烤羊奶酪(Feta with Honey and Sesame),也有早午餐選擇,比如希臘式早餐搭配新鮮果汁。
⇨ 價格:主餐 15 歐
⇨ 時段:早上八點開到凌晨兩點,全天候供餐。
Kolokythokeftedes 是一道酥脆的希臘開胃菜,裡面混合了切碎的櫛瓜、費塔乳酪、新鮮薄荷和蒔蘿、麵粉、雞蛋等,在油鍋裡煎得金黃上桌。通常會搭配 tzatziki 這種清爽的優格醬一起吃,非常清爽又好吃,吃的時候還可以安慰自己裏面有櫛瓜,是健康的炸物...
許多餐館、Meze 餐廳都會有這道經典小菜,如果你特別想找正宗的櫛瓜煎餅,可以去「Attalos」,這家店非常受歡迎。
Attalos(ΑΤΤΑΛΟΣ εστιατόριο-μαγειρείο)
位於 Adrianou 步行街上的古典希臘小酒館,你可坐在戶外座位享受夏夜涼風,邊吃飯邊看路人來往。室內還有一面掛滿希臘傳統樂器的牆,有夠希臘...
⇨ 必吃菜色:蜂蜜烤羊奶酪、櫛瓜煎餅、沙丁魚
⇨ 價格:主餐 12~15 歐
⇨ 時段:早上11:30~晚上 11:30,全天候供餐。
希臘人從古到今就跟海打交道,海鮮一直都是希臘生活的一部分。在古希臘,魚被當成是奢侈品,罵人「愛吃魚」就是說這人貪慕虛榮。
希臘人對海鮮講究新鮮原汁原味的吃法。除了龍蝦和魷魚、章魚以外,他們常見的魚類還有沙丁魚、鯷魚、魷魚、紅喉鯛(Barbouni)和銀魚(Marida),有一些台灣比較少見的魚種。
希臘人很愛烤肉,會用炭火燒烤整條魚,再淋上橄欖油和檸檬,香氣非常獨特,是台灣吃不太到的海鮮做法。
這家餐廳位在雅典普西里(Psiri)區,老闆超熱情會親自出來招呼,還時不時招待蟹肉沙拉、甜點。雖然是新開的餐廳,但無論是菜色、價格還是氣氛都很到位。
⇨ 必吃菜色:烤大蝦(Grilled Prawns)、蒸淡菜(Steamed Mussels)、章魚(Octopus)、炸魷魚(Calamari)和烤海鱸魚(Grilled Sea Bass)都很推。他們在料理鱸魚之前會先拿出來跟你見個面,確認沒問題才進廚房。
⇨ 價格:主餐 20 歐左右
⇨ 時段:做晚餐時間,下午 4 點到晚上 12 點。
Seawolf 是一家風格偏向現代的海鮮餐廳,開放式廚房,服務人員非常貼心,可以提供無麩質的餐點選項。
⇨ 必吃菜色:鮟鱇魚燉飯(Monkfish Risotto)、章魚義大利麵(Octopus Pasta)、魚肉塔可(Fish Tacos)、醃漬鯷魚(Marinated Anchovies)、鱈魚天婦羅(Cod Tempura)、鮪魚排(Seared Tuna)
⇨ 價格:主餐 25 歐元
⇨ 時段:5–11 PM
Oinomageireio Epirus (est.1898)
Meze 不是一道菜的名字,而是一種用餐方式類別,類似我們說的「吃合菜」或「吃熱炒」那樣的感覺。
一般來說 Meze 這個字會翻譯成「希臘小菜拼盤」,會有好幾盤小菜一個一個上桌,人們邊喝著烏左茴香酒(ouzo)、希臘白蘭地 tsipouro 或葡萄酒,邊聊天邊吃小菜下酒。
希臘人吃 Meze 的場合,要嗎是敘舊,要嗎就是慶祝,通常都是復活節、家庭聚會、生日、純粹想喝酒...一群人就會揪團去吃 Meze。
Meze 有點像是台灣的熱炒店,但節奏不會像熱炒那樣刷刷刷地很快吃完,而是更接近居酒屋那樣氣氛比食物重要,很慢的邊吃邊聊一次三小時都是正常。
⇨ Meze 吃什麼?
起司 – 費塔 (feta)、graviera、kasseri 或 manouri,有時直接加橄欖油,也可能配上蜂蜜,鹹甜交錯。
橄欖與橄欖油 – 常見經典的卡拉馬塔橄欖(Kalamata olives)
抹醬與沾醬 – Tzatziki(優格黃瓜醬)、taramosalata(魚卵醬)、melitzanosalata(煙燻茄泥)、tyrokafteri(辣味費塔醬),直接抹在皮塔餅上吃。
海鮮類 – 烤章魚 (grilled octopus) 口感 Q 彈,醃漬小鯷魚 (gavros marinatos) 有種台式鹽漬烏魚子的風味,還有炸花枝 (fried calamari)、燴淡菜 (midia saganaki),配上冰涼茴香酒,爽度滿分。
• 肉類料理 – Loukaniko(橙皮香腸)、soutzoukakia(番茄燉肉丸)、kleftiko(慢燉羊肉)。
• 蔬菜與豆類 – 希臘粽(dolmadakia)、番茄燉白豆 (gigantes)、炸櫛瓜煎餅 (kolokithakia tiganita) 這些小點都是必點。
• 麵包與餅類 – 皮塔餅 (pita bread)、芝麻脆餅 (kritsinia),還有超級經典的 tiropitakia(迷你起司派)和 spanakopitakia(迷你菠菜派)。
你一定喝過「星冰樂」,但你可能不知道,星冰樂的原型「Frappe」 是正宗的希臘發明,希臘人的國民飲料。
1957 年在塞薩洛尼基(Thessaloniki)國際貿易博覽會上,雀巢的一名員工 Dimitris Vakondios 原本在展示給小朋友喝的即溶巧克力飲料,這款飲料是用搖搖杯(shaker)搖出來的。
他在休息時間想泡一杯即溶咖啡 (Nescafé),但卻找不到熱水,只好靈機一動,把咖啡粉加冷水和冰塊搖一搖,沒想到竟然搖出一杯帶著細緻泡沫的冰咖啡,從此 frappé 就這樣流行起來。
現在只要夏天一道,希臘人一定人手一杯 Frappé。雖然來自義大利的 freddo espresso 和 freddo cappuccino 越來越受歡迎,Frappé 的人氣稍微下降了一點,但依然是希臘咖啡文化的經典。
Xom all day bar restaurant Σεπόλια
希臘優格 (Greek yogurt) 是一種質地濃稠,帶有微酸風味的優格。它經過額外的過濾程序,去除了大部分乳清 (whey),因此比一般優格更濃郁,蛋白質含量也較高。
這種優格在希臘料理中已有數百年歷史,最經典的吃法是搭配蜂蜜與堅果,或作為 tzatziki(優格黃瓜醬)的主要原料。
真正的希臘優格之所以特別,關鍵在於製作方式。發酵完成後,會透過紗布或特殊濾網過濾掉多餘水分,因此不需要額外添加增稠劑或穩定劑,就能擁有天然濃稠的質地。
現在「希臘優格」因為高蛋白質含量廣受健身圈歡迎,在全球爆紅,但因為傳統過濾方法很花時間,許多國家(包含台灣)賣的希臘優格只是一般優格加了吉利丁或洋菜膠,口感就會差一截。
Greek coffee(ελληνικός καφές)基本上就是土耳其咖啡的同種,都是很濃、沒有過濾的咖啡,使用小銅壺(briki )煮製,傳統上會裝在小小的 demitasse 杯中。
這種咖啡很濃烈(接近 espresso),會帶有些微顆粒感,因為咖啡粉沒有過濾沉澱在杯底。
底下的咖啡渣沉澱不能喝,但很好玩的是,有些希臘人(尤其年長者)會拿咖啡渣來占卜 (kafemanteia),透過觀察咖啡渣的形狀來解讀未來。
⇨ 怎樣用咖啡渣占卜?
當咖啡喝完後,問事者(querent)會在杯中留下少量咖啡液體,然後把將小碟子蓋在咖啡杯上,迅速翻轉,使咖啡渣順勢滑落並在杯壁形成各種圖案。接著,占卜者(mantis 或 manteia)開始解讀這些形狀,從中尋找象徵、訊息或預兆。
解讀方式因人而異,但一些常見的符號與意義包括:
• 動物 – 蛇象徵背叛,鳥則代表好消息。
• 物品 – 鑰匙意味著新機會,心形暗示愛情,十字架可能預示困難或保護。
• 數字 – 可能指涉特定時間點或幸運/不幸的事件。
• 線條與路徑 – 直線代表前路順暢,破碎的線條則可能預示阻礙或挑戰。
圖案的位置也有差:接近杯口的符號通常與即將發生的事件有關,而接近杯底的則代表更遠的未來或更深層的影響。
酷吧。
不過希臘人也不是完全迷信這些,這比較是一種朋友喝喝咖啡,喝完了玩玩這個咖啡占卜遊戲,邊解讀邊開玩笑的活動。
也許下次你喝希臘咖啡(土耳其咖啡?)時,可以玩玩看。
Ouzo(ούζο)是希臘最具代表性的茴香烈酒,酒精濃度通常在 37.5% 以上,帶有濃郁的甘草香氣。
希臘人非常好客,他們招待客人的方式,通常就是請你喝一杯 ouzo。
這種烈酒不能直接乾掉,而是要加冰塊或水,透明的酒體會瞬間變成乳白色(茴香精油和水產生的乳化反應),變成像是可爾必思顏色的飲料。
在希臘,ouzo 幾乎從不單獨飲用,而是會搭配 meze 一起享用,特別適合海鮮,比如烤章魚、醃漬小魚或炸花枝。喝的時候節奏緩慢,搭配聊天和美食,是一種悠閒的社交儀式。
對不習慣茴香味的台灣人來說,ouzo 可能一開始會覺得像在喝液態黑棗喉糖,但如果配對了適合的食物,它的層次感和尾韻其實相當耐人尋味。
最知名的 ouzo 產地是萊斯沃斯島 (Lesvos),被認為是品質最佳的代表。
大多數餐廳、酒吧都會提供。如果想找提供好的烏佐酒的餐廳,可以試試看這間:
⇨ 1/ 希臘人開餐廳很隨性,營業時間是參考用
尤其是很傳統的希臘餐廳小店,老闆實際上是賣完就收,可能會提早關店。
甚至人潮少的平日,有些店老闆甚至會乾脆放一天假。所以安排行程的時候,盡量不要太晚去餐廳,以免撲空。
⇨ 2/ 希臘人真的是熱愛美食。
有些人為了活著所以吃,有些人為了吃所以活著,希臘人絕對是後者。
在聖誕節和復活節時期,希臘政府都會做文宣廣告宣傳請民眾不要吃太多東西,因為過去這個假期時間實在很多人吃太飽身體出狀況送醫了。
希臘人愛吃,也很會吃。如果剛好有希臘人邀請你去家裏吃飯,記得:那天就不吃別的東西了,胃裏留點空間。
⇨ 3/ 希臘人吃飯很慢
對希臘人來說,吃東西是一個社交活動,可能原本只是傍晚喝個小酒,大家也會坐下來好好聊天,喝一喝不小心就吃飯時間了,繼續坐著讓食物上桌,吃一頓飯好幾個小時是很正常的事。
如果你有機會在希臘跟當地人吃一頓飯,要先做好心理準備:這頓飯沒有個兩小時不會結束。可能吃到一半有人會拿出吉他彈奏,然後就開始有人跳舞(對,還吃飽著呢...)
希臘人是很慢活的民族。如果來到的當地,就習慣一下這個步調,慢慢吃,不要一下子吃太飽,這樣後面你會一直撐著有點痛苦。
⇨ 4/ 希臘人不太吃早餐
希臘人跟義大利人一樣,大份量早餐是比較少見的。尤其是希臘都市人,頂多是一杯 Frappe 配 Koulouri(芝麻麵包捲),加一點優格就搞定。
有些飯店會在早上時段供應大份的 Meze,宣稱這是傳統經典希臘早餐,其實都是後來觀光化的結果。傳統上 Meze 是屬於傍晚、晚上正餐時段吃的,尤其是要下酒,通常不會在早上吃。
⇨ 5/ 希臘人很晚吃飯
很有趣的是,即便希臘人不吃早餐,他們卻很習慣一路空腹到下午兩點才吃午餐,晚上則是到九點多才吃晚餐(然後照樣十二點睡覺)
所以,如果你在中午十二點看到一家餐廳人很多——不用懷疑,全是觀光客。
⇨ 6/ 希臘人點菜永遠是分食
希臘人吃飯基本上是吃「合菜」,點餐時一定會看現場總共幾個人就全部人一起點,很少會有人只點自己的份量。
就算你點了什麼只有你自己想吃的東西,那道菜也會放在桌子中間,不會只放在你前面。飲料也是這樣,四個人吃飯點兩瓶啤酒,先開一瓶倒四個杯子都很正常。
許多觀光區的餐廳會提供個人份量、個人點餐,那是為了觀光客方便提供的。
⇨ 7/ 希臘人餐桌上最重要的東西:麵包。
希臘人超愛麵包。吃義大利麵也會配麵包,吃馬鈴薯也會配麵包,甚至吃麵包也會配麵包。
所以,去傳統希臘餐廳吃飯,第一個上桌的一定是麵包。
如果你去希臘傳統餐廳吃飯,服務生還沒幫你點餐就上一籃麵包,先別急著跟服務生說你沒有點,那是正常現象。
就跟我們吃熱炒一定要有白飯一樣,「上餐廳一定要有麵包」是希臘文化的一部分。
希臘麵包通常品質都很好,希臘人也不會抹奶油或橄欖油,而是單純吃麵包本身的原味。
⇨ 8/ 希臘人也會搶著結帳付錢
希臘人非常好客,如果你是客人,希臘人不太可能讓你付錢。
甚至有時候吃飯,還會出現跟台灣人一樣搶著買單結帳的畫面,或者輪流抓著服務生説「等等這桌我付錢,你別拿他們的錢」,很有趣。
不過過去幾年希臘經濟不好,希臘年輕人也開始會有分開結的習慣。但如果你到比較鄉下的地方去,或者是跟比較年長的希臘人吃飯,你基本上是一定會被請客的。
⇨ 9/ 雖然當地法規禁止,但有些餐廳或酒吧還是會讓客人在室外座位抽菸(甚至室內)。只能說希臘人就是很隨性的民族,遇上了也不用太驚訝。
⇨ 10/ 如果你喜歡自己煮飯,我非常推薦去逛雅典的傳統市場: Psyrri(普西里)和 Central Market(中央市場)這兩個地方一定要去。
Psyrri 是個充滿個性的小區,巷弄裡藏著很多道地小館、酒吧和咖啡店,適合慢慢隨機踩點。
而 Varvakios Central Municipal Market 則是雅典最熱鬧的傳統市場,滿滿的新鮮海鮮、肉舖、香料、橄欖,還有很多老市場內的小吃店,是體驗希臘人日常飲食的好地方。(不過就跟台灣的魚市場一樣,會有一點味道是難免的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旅行社,是銜接人與世界的橋樑。
身為一群深度玩家,我們的熱情,就是帶你遊遍全世界。
關於旅行,真正重要的問題,都不是去哪裡、怎麼去、玩什麼...這些行程的規劃都交給我們就好。
真正重要的問題是:人生只活一次,你何時出發?
來看看職人團隊操刀,為你設計的希臘精彩行程